|
平面设计大师 | 山形季央的设计世界山形季央大师出生于1953大阪。于1976年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部设计专业并在同年进入资生堂宣传部。自此开始山形季央大师便开始了他的平面设计与橱窗展示生涯。他参与过IPSA, WHITESS, INOUI, SHISEIDO BASALA, VITAL PERFECTION, BENEFIANCE等等各大品牌设计,并获得FCC东京AD赏金奖,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金奖等各大国际奖项,可谓硕果累累。他于1993年开发设计的SHISEIDO英文字体成为资生堂的广告专用字体被使用至今。 1982年1月山形季央先生启程去巴黎,作为资生堂的设计师派驻巴黎。去巴黎对他来说是第一次。他既不会法语,欧洲也一次没去过。走在刺骨阴冷的巴黎街上,他略感孤独。但是和街上的印象不同,等待他的是紧张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巴黎有个叫SERGE LUTENS的广告设计师,资生堂想使用这个设计师创造全球形象。LUTENS先生和资生堂同样对这次会面下了最大赌注。他和LUTENS几乎天天在磋商。他们相互间都不懂对方国语言,通过翻译兼总监的女士进行交谈,虽然语言不通,但山形季央很明白LUTENS先生的话。有时语言不通反倒更容易明白。和LUTENS先生是通过感性去交流,去领悟,达到心心相印。 在异国由于受作为形象设计师而闻名世界的LUTENS先生的熏陶,并且通过实际体验,山形季央先生的价值观有了改变。LUTENS所显示出的美是典型美,像炉火纯青般歌舞伎一样的美,这种美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看到LUTENS的创作,他感到化妆品广告揭示的美的世界在心中扩展。而且看到LUTENS的谦恭严谨和对美的意识感,他再一次感到创作之美,不断引起共鸣。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分歧。那是扎根于各自国家文化的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关于这个可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樱花树的起名由来,英文叫CHERRY,拉丁语中CHER是‘可爱,爱人儿’的意思。法语意思也一样。也就是说以树的整体可爱特点而起的名字,即名字来源。于此相比较日文中的樱花发音为‘SAKURA’。SAKU的汉语是‘裂开’的意思。樱花花瓣的尖是裂成2瓣,以花瓣的形状为特点起的名,这是日本樱花名的由来。西洋和日本不同,山形季央和LUTENS之间也存在差异。用稍有点粗鲁的说法来讲,西洋人一般是抓住事物整体的印象来捕捉感觉,而日本人则是抓事物的细微部分,从细微中捕捉感觉。日本有这样一句话叫‘精寓于细节’。部分和整体又是相互关联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不管西洋还是日本,哪边的感觉都重要,应该彼此共存。我想他明白这个道理。既要大胆又要心细,二者缺一不可。生态学和FRACTAL理论和计算机图形也都是相互关联的。回过头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来就是未分化的。难道不是这样吗!而且在那样混沌的状态中发现特点,找出特点的工作就叫设计。提取的特点经过时间的流逝有的又回到混沌状态中去,有的作为普遍性东西留下来,大体分为这两种,就是在这样的转折点上存在着美。 人们最初都愿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给别人看,这也是人的原始欲望。化妆原本扎根于如此的文化。山形季央先生是化妆品公司的设计师,他之所以能继续下去这个工作就是由于他迷恋于美,对美有无穷的兴趣。但是单纯做化妆品广告的美无论如何也会偏离方向。他不想把美的世界理解的太狭隘了。也许是由于追求各种不同的美的原由吧,有时他也不安分守己地做书的设计。曾有一句话‘书本身是一场戏’。打开书的套封,封面,扉页,正文的话,就像看一场戏一样。如有可能的话,他想编各种类型的美丽的戏。 什么是美,美也是在变化的。有品味的东西美,但是沾满双手的泥巴和布满皱纹的脸也是一种美。美就在于此。在表现出设计和广告主题的基础上,应超越主题去创造美,去发现美。 他思考美,这是他的乐趣。像忘却时间在流逝地散步、玩耍一样不断在思考美。这是他最大的乐趣,也是他的梦。 以上内容出自《山形季央的世界》 |